第二日開始,連著好幾天,皇上便帶著兩位阿哥出宮查看德州河堤,未叫齊粟娘隨行,李德全自是跟了出去。//無彈窗更新快//齊粟娘最艱難的前三日便有驚無險地度過了。
齊粟娘放心之餘,卻為齊強擔憂起來,這些爺們已是鬥成這樣,齊強臨出門說是到南邊來,至今未見消息,九皇子府里有什麼事叫他跑這麼遠?
齊粟娘正琢磨著,門外小太監魏珠叩門道:「齊姑娘,皇上突然回宮了,梁副總管叫大伙兒都趕緊著。」
齊粟娘連忙起身,謝過魏珠,待得她跟隨梁九功等人在便殿恭迎聖駕時,赫然發現河道總督張鵬翮一身風塵地隨侍在帝側。
康熙心情尚好,給四阿哥、十三阿哥、張鵬翮賜了座,垂詢了兩個時辰的江南河工之事,便命傳膳。
齊粟娘正要轉身出便殿去傳膳,康熙突地指著便殿左側的重錦屏風道:「齊氏,你且迴避,不可出聲。」
齊粟娘不知何意,也不敢問,轉身走入了屏後,聽得康熙對李德全低語一聲,李德全便出了便殿。
不一會兒,腳步聲響起,齊粟娘從屏風的縫隙中看去,頓時呆住,卻是陳演隨在李德全身後走了進來。齊粟娘眼中酸澀,凝神看去,只見陳演身著正七品石青五蟒四爪袍,上綴陽紋素金繡紫鴛鴦補子,頭戴素金花頂子,雖亦是滿身風塵,卻比當初離開時多了些從容氣度,只是麵皮被曬得黝黑,年不過二十一,額頭上便隱隱有了幾線紋路,那雙清亮的眸子也黯淡了不少。
齊粟娘看得心中紋痛,腦中一片茫然。雖是為報陳娘子大恩,實無婚配之心,唯能傾誠以對,未料到陳演亦是如此。陳演於她,絕境中供食給衣,不曾半點慢待,平日裡信重親近,財物家田皆委於她手,不曾有半點相疑。她變世孤身,只覺情愛飄渺,既是康熙有意指婚,便也抽身退步,望陳演攀門貴親,一生平順。然而午夜夢回,看著枕箱中的一封又一封的書信,她何嘗沒有傷心過未曾與他相逢於前世?
陳演請安完畢,康熙笑道:「陳演,你升為清河父母已是一月,可有體悟?」
陳演似有頗有感慨,面帶苦笑,拱手道:「回皇上的話,微臣以往唯以治河為天下難事,如今方知天下至難事為民之父母,且治河雖有朝廷撥款,官吏用事,但若無地方士紳、百姓出力相助,也無力成事。」
康熙連連點頭,笑道:「正是如此,朕為天下萬民父母,尤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你既有此體悟,倒讓朕放心不少。」說罷,沉吟道:「你的孝期已是滿了罷?」
陳演面色一暗,道:「回皇上的話,先母是康熙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離世,微臣的孝期已是滿了一年了。」
康熙道:「朕讓你奪情出仕,原是因治河事大,你年滿二十,也該婚配。念在你這幾年辛苦,雖是漢臣,朕將正紅旗董鄂氏之女指給你為妻——」
康熙還未說完,陳演已是重重跪下,連連磕頭,康熙怒道:「陳演,康熙三十七年朕給你指婚,你就已經抗旨,朕念在你父微功,未曾怪罪,你還有何話說?」
陳演磕了三個響頭,啞聲道:「皇上,皇上恩重,微臣銘感五內,但齊氏是先母訂下,且先母病中,全是齊氏侍奉湯藥,身後之事亦是齊氏父母操持。陳演不孝,侍母之德,葬母之恩未曾回報半點,怎敢棄之?還請皇上明鑑。」
康熙面色稍和,道:「誠孝雖是正理,但齊氏之兄已然背信退親,她既無心,你又如何強之?」
陳演又磕了一個頭,道:「皇上,陳齊兩家本是至交,齊氏之兄自小待微臣如弟。他退親之由,不過是擔心微臣出仕後失本忘根,攀附權貴,薄待齊氏,又恐臣抗旨拒婚,失愛於天子,非是背信。」頓了頓,啞聲道:「且齊氏賢德,微臣在高郵鄉中產業俱是其操持,臣分毫未予。退親之前,不過是屋三間,田二十畝,退親之後,臣名下卻有中田三百八十畝,歲入白銀近二百兩,臣實不以齊氏無心。鄉中親長皆有信來,備贊其鄉中行事,齊氏安貧樂道,德惠鄉鄰,臣實不信齊氏負臣,臣亦不忍負齊氏。」
康熙聽得一呆,瞟了一眼殿左屏風,不悅道:「正八品俸銀方不過四十兩,中田卻需銀三四兩,她何處來的的銀錢替你置地,可是你縱著她在高郵倚勢奪占他人產業?」
齊粟娘先聽得陳演所言,已是淚流滿面,哽咽難言,待聽得陳演說起田地,便知不好。再聽得康熙語氣森然,有問罪之意,背心冒汗,「卟嗵」一聲在屏後跪倒。
殿上眾人俱聽得屏後跪地之聲,陳演面色一動,不禁想轉頭看去,十三阿哥微微向他搖了搖頭,康熙追問道:「陳演,到底有無此事,你還不速速回話。」
陳演一時心亂,眼神兒不時向屏風後瞟去,便有些前言不搭後語。康熙大怒,便要發作,陳演急道:「皇上,微臣向不理銀錢產業之事,語焉不清,微臣有鄉中親友轉來書信一封,請皇上御覽,一看便知。」說罷,從懷中摸出一封信來。
齊粟娘在屏後看得,卻是她當初寫給王大鞭,托他買田還帳的信,心中一跳,想起一事,更是心慌。
康熙取信一覽,神色變化不定,看得最後,勃然大怒,喝道:「齊氏,你竟敢倚勢侵占無主地六十畝,好大的膽子!」
殿上兩位阿哥皆是大驚,張鵬翮不禁訝然,便是侍候在側的李德全、梁九功、魏珠亦是面面相覷。
齊粟娘急急從屏風後爬出來,連連磕頭,口稱:「民女死罪。」
陳演急道:「皇上,那六十畝田在陳齊兩家左近,原是康熙三十年大災後無主之地,因地處僻遠,已是荒蕪近十年。朝廷嘉令開荒,她雖是不報而開,卻以中良田價購入,實未有侵占之心。」
張鵬翮看了看康熙的臉色,站起奏道:「皇上,康熙三十六年,朝廷確實頒下了《開荒令》,齊氏不報而開,雖是違例,但若如陳演所說,開荒後以中田價購入,卻是於國有利,多半未有侵占之心。」
康熙面色稍和,十三阿哥笑道:「皇阿瑪,兒臣倒想知道,她哪來的錢替陳變之置的地。」
康熙輕哼一聲,道:「五村四姓,三百六十畝中田,你從哪裡來得這上千紋銀?」
「回皇上的話,太后恩典,讓民女在宮中侍奉,除了月錢,宮中各位主子、入宮謹見的貴人們都有賞賜。」齊粟娘老實答道,卻慶幸當初信中寫得含糊,未把行賄之事寫入,反把那些賄銀算入了田價,方能勉強瞞過。
康熙轉頭看了李德全一眼,李德全恭敬道:「皇上,齊氏在宮中時日雖短,卻向來節省,除了左近之人,無人得過她的好處,太后確是賞賜頗多,存下千餘紋銀也不是難事。」
齊粟娘暗暗抹汗,多虧她有進無出的大名已是宮內盡知,倒也不用擔心。康熙慢慢點頭,抬手讓齊粟娘與陳演起了身,又細看了信,問道:「你讓佃戶種棉,怎的不種糧?」
「回皇上的話,江南販布之利,隔郡一可得二,隔省一可得五,沿河北上,到得京中,嘗有一可得十,利重至此,江南鄉中,種植者十之八九。」齊粟娘斟酌著,慢慢答道。
四阿哥皺眉道:「若是天下盡都如此,糧食從何而來?有錢無糧,又有甚用?」
張鵬翮點頭道:「四阿哥所言甚是,不過江南鄉中植棉,多是植麥雜種其中,以供田賦,如齊氏這般全然種棉的卻在少數。且甘薯、玉米已是遍植,微臣以為,五十年內不慮無糧。」
康熙又看了看信,道:「你自已的三畝地,種的什麼?」
齊粟娘想了想,道:「民女力小,又是獨居,只種了些青菜,若有餘項,就和鄰村的親友換些玉米面、鹽、油。」
康熙轉頭對張鵬翮道:「這樣說來,若是沒有大災,江南百姓尚能溫飽,阿山這兩江總督做得不錯。」張鵬翮連連應是。
康熙又細細問了賒帳、典押、種棉之事,卻未多責,沉吟半晌,道:「齊氏,雖說父死從兄,但你兄長未在,朕問你,這樁婚事,你如何打算?」
齊粟娘聽得康熙之意多是要允了陳演所請,半晌沒有出聲。陳演當初抗旨拒婚、金釵定情,便是她要退親,也未曾斷過書信,現下他不顧性命和前程,再次抗旨拒婚,她只覺再有百般顧慮,哪裡又及得上他這番情義?
「……臣不以齊氏負臣,臣亦不忍負齊氏……」她腦中不自覺閃過這句未有半個情愛字眼的卻讓她在屏風後聽得落淚的話,衣袖下的雙手慢慢地緊握成拳。
陳演站在一邊,見她久久不語,終是出聲,輕輕喚道:「粟娘……」
熟悉的喚聲入耳,齊粟娘心中一顫,微微閉目,跪下道:「民女全憑皇上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