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靠近琅邪國之後,找了個無人的海灘停播。放下木板蒲成橋,公孫康就帶了上百人進入了琅邪國。太史慈留在船上接應。
這上百人分成了十幾隊人馬。分赴各縣。公孫康、管亥帶著幾個衛兵為一隊,扮作遊學士子,體察民風。
其餘人等都有各項考察記錄的任務。這裡面有20餘人是參謀人員。他們要記錄的是:在哪裡下船、路途上有沒有容易伏擊的地方。各縣城及開陽城的城牆厚度、高度,有沒有床子弩在上面。城牆前地勢是否開闊、有沒有可以紮營的地方,水源情況如何,取水是否方便;城外樹林情況如何?能否大量製造攻城雲梯。
縣內豪門世家情況如何,有多少部曲私兵;縣內的縣兵有多少,戰鬥力情況如何?這二項主要是靠曹化淳事先派下的細作完成。
為了順利攻下徐州,遼東下了很大本錢。在徐州每個縣城都開了酒店、客棧或者是商鋪。形成了密集的細作網絡。
當然公孫康也吩咐過,如果曹操來攻打徐州,一路所要經過的地方,細作們都可以馬上撤出,避免無謂的損失,因為曹操是要屠城的,一個活人都不留的!
到了琅邪國,有二個人可以去拜訪:徐盛和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他是在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他現在是12歲,公孫康不想打擾他的人生軌跡,萬一大蜀丞相因為自己被毀壞了成長之路,不去荊州,沒有成才,那真是哭都沒有地方哭去。
諸葛亮先後師從於司馬徽、黃承彥、封公玖等人。
司馬徽主要教韜略,封公玖主要教天文地理,黃承彥主要教陣法、機關、琴棋書畫,星相醫卜,奇門遁甲之術。
另外諸葛亮廣泛交友,與汝南孟公威、穎川崔州平、徐庶、襄陽龐德公龐統叔侄關係尤為密切,交流也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廣泛的人際關係和豐富的知識底蘊,終於造就了一代軍事奇才。
如果他不去荊州,就不會有臥龍出世了。因為他的這些老師、朋友全都在荊州。
但就這麼輕易放過他,也不是公孫康的風格。
公孫康一行還是跑到了陽都縣,找到了諸葛亮的家中。
諸葛亮的家境和後來在荊州南陽不同,在荊州,諸葛亮是躬耕于田野,幾間茅草房;現在陽都縣,諸葛亮家族幾代積累,雕欄畫棟,亭閣樓台不斷,好大一片莊園,好大一片家業。
都是萬惡的曹操打破了這一切,否則諸葛亮就是個錦衣玉食的少爺,僕人丫鬟很多;長大後繼承了家業,那就是個大老爺,一輩子都豐衣足食,是個世家豪門;而丟下這一切,跑到荊州後,是外來戶,田畝土地又丟光了,家道中落,變成了寒門。難怪後來諸葛亮恨曹操恨了一輩子!
小諸葛器宇軒昂,容貌甚為俊偉,長身玉立,小小年紀就氣質不凡。很有禮貌的問上門來拜訪的公孫康:「客人有何事情?」
「哦,沒有什麼大事,只是來見見你。」公孫康笑嘻嘻的。想掐一下諸葛亮的臉蛋,看著諸葛亮一本正經的樣子,又不好意思下手。
「對了,你懂八陣圖和奇門遁甲嗎?」公孫康笑眯眯的問諸葛亮。
「亮不懂。」諸葛亮莫名其妙的的看著這個奇怪的年輕人,老是說些怪怪的話。
「我也不懂」公孫康說:「但我知道你以後會懂的。你懂了以後教給我好不好?」
「亮不敢輕易許諾」諸葛亮一本正經的說:「請問客人尊姓大名?」
「我的名字現在不能告訴你,告訴你就會改變你的人生。」公孫康也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十年後,我們還會見面的,到時候你肯定知道我的名字了。」
和諸葛亮的會面其實並不愉快,公孫康有很多話想說,但說出來就會影響到諸葛亮,所以不能說。
最後,公孫康問諸葛亮:「你想要什麼禮物嗎?我可以送給你。」
「亮不需要」諸葛亮可是好孩子,怎麼會要陌生人的禮物?
「過不久,你叔父會回來接你們去荊州。我留下二壇美酒,給你叔父喝吧。」公孫康最後還是裝了一把神棍。
如果給錢,諸葛亮會堅決拒絕的。而美酒,又是指明給他叔父的美酒,諸葛亮推辭了幾回就收下了。
徐盛,字文向,徐州琅邪國莒縣(山東日照市莒縣)人。
別人的評價是:盛忠而勤強,有膽略器用,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以敦直、勇氣聞。孫權每選出戰者,盛常在前。
智足以御眾,勇足以卻敵,未有不為守令之職者。
簡單說就是:徐盛是個膽量過人,有勇有謀,打仗總是衝鋒在前的人。
對於招攬徐盛,事情就簡單多了。徐盛家道已經中落,應該算是寒門。現在就是個貧寒的普通人,和家人一起住在貧民區裡面。
孫乾帶著一些錢財、布匹上門拜訪。對徐盛說:「我家老爺聽說你有武功,人品好。想聘請你做客卿,你可願意?」
客卿不是家奴,還是很有身份地位的。
徐盛現在還沒有什麼遠大理想,看到能夠改變自家貧窮的生活,就答應了。
安排好家裡,徐盛和孫乾幾人走到縣城之外,空曠之處,周圍就圍上來一些家丁打扮的人。為首的就是公孫康。
孫乾給大家介紹,聽說是青州牧公孫康當面,徐盛吃了一驚。
公孫康微微一笑:「我的身份不好在徐州公開,所以沒有親自上門邀請你,怠慢文向了。」
徐盛連稱不敢當,卻沒有下跪行禮,只是拱手為禮,明顯是不相信。
公孫康心知肚明,卻不說破,只是請徐盛一起上船。
看到幾隻船上的幾千名遼東士兵,武器鋒利,徐盛這才相信。既然已經上了賊船,徐盛只好拜倒:「主公!徐盛願意為主公效命!」
公孫康大喜,扶起徐盛,喚人叫出徐盛的家人和他見面。
原來在徐盛和孫乾離開後,遼東軍已經把徐盛的家人也接上船了。
徐盛暗暗擦了一把冷汗,知道自己如果不當場認主,恐怕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難保了。
(本章完)